深色模式和淺色模式哪個好?最近,各大主流APP設計都往深色模式的方向發展,這讓不少設計師感到疑惑:深色模式就一定好的嗎?
事實上,對於視力正常或矯正至正常視力的人來說,淺色模式的視覺表現會更加好,但長期在淺色模式下閱讀可能會影響視力;相反,患有白內障和相關眼疾患者,深色模式的視覺表現可能會更加好。
另外,與淺色模式相比,深色模式熒屏發射的光會更少(因此,這種模式可能會延長電池的壽命),但熒屏的光量不僅會影響功效,還會影響我們的感知。
APP設計中深色模式和淺色模式哪個好?
要考慮APP設計到底選用哪種模式好,首先我們簡要地回顧有關瞳孔的一些常識,以及它對環境中的光量所作出的反應。
人類的瞳孔是視網膜的門戶,當光線穿過瞳孔到達眼睛時,瞳孔的大小會隨光線的多少而改變,即當很多光線進入瞳孔時,瞳孔就會收縮變窄;反之,當環境光線不足時,瞳孔就會擴張變寬,允許更多光線進入。
這就與相機光圈的原理類似: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一般光圈為f/2.8與f/16相比,拍攝出來的照片具有更窄的景深,導致畫面模糊。同樣當人的眼睛受到「球面像差」的影響,並縮窄景深,會到人看東西的時候,畫面變得模糊,需要更專注於物體,從而使眼睛變得更累。
瞳孔還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日漸縮小,這就會導致進入眼睛的光線逐漸變少,從而影響我們的閱讀能力,尤其是環境光線不足時;同時,還會更容易受到眩光的影響,尤其是強光時。
了解完,光線對我們眼睛的影響後,接下來我們再了解下,APP設計中深色模式和淺色模式對不同視力類型的人有什麼影響?
① 視力正常人士
20世紀80年代的部分研究指出:對比度極性不會對視力正常或視力矯正(包括佩戴適當度數的眼睛或隱性眼睛)的人有任何視覺表現的影響。但在最近的一些研究中,卻發現某些論點與這研究相矛盾。
* 對比極性,指用於描述文本和背景之間對比度:
正對比極性(淺色模式)是指在淺色背景上的深色字體文本。
負對比極性(深色模式)表示光(如白色)文本與暗(如黑色)背景的組合。
對比度極性對視覺表現的影響有哪些?
1.對比極性對視敏度和校對的影響
源於德國Dusseldorf精神病研究所的Cosima Piepenbrock和她的同事以分為年輕人(18-33歲)和老年人(60-85歲)的兩組視力正常或矯正至正常的成年人為樣本,且所有參與者均未患過任何眼疾。
研究內容:以不同的對比極性呈現,向參與者展示類似字母「C」的符號,並要求他們識別符號的開口在哪裡。(校對任務中涉及閱讀短文並識別不同類型的錯誤)
結論:每個參與者只能看到一個極性相反的任務。
此外,研究人員還收集測試前和測試後,與疲勞相關的測量數據,結論表明,淺色模式無論是年齡大小,視敏度任務,還是校對任務都相對較好。但老年人在視力任務中的淺色模式和深色模式之間的差異要比年輕成年小。這意味着,雖然淺色模式對老年人更好,但並沒有像年輕人那樣受益,至少在視力任務中。
所以,當研究人員查看疲勞指標時,得出的結論是,任何一個指標上的對比極性都沒有顯著的差異,即深色/淺色模式都不會使人更加疲勞。
在《人的因素》雜誌上也有一項研究是着眼於校對任務中,文本大小與對比度極性的相互作用。
研究發現:正極性優勢會隨字體的減小而線性增加,即字體越小,用戶在淺色模式的情況查看文本效果更好。但即使他們淺色模式下的表現更好,該研究參與者也沒有報告,他們在淺色模式與深色模式下對文本可讀性的感知沒有任何差異。
2.對比極性對可閱讀性的影響
該實驗源於,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gelab實驗室的Jonathan Dobres和他的同事。
實驗內容:在詞彙決定性任務中,環境光照條件是否以任何方式影響正極性的優勢。Agelab研究的參與者視力均為正常或矯正正常,在兩個不同的對比極性,不同環境光以及不同字體大小下,顯示字符串。
研究發現,光線、極性和文本大小都對性能有影響。人們在白天會比晚上更快地
作出判斷,而在淺色模式下要比深色模式更快作出判斷。但有趣的是,在白天對比極性沒有顯著的影響,並且使用大字體會比使用小字體要好;在夜間,淺色模式明顯優於深色模式,小字體在淺色模式下更容易閱讀。
不過,Buchner和Baumgartner進行的另一項研究中,卻與上述不一致。然而在那個研究中,明亮的環境光會比Agelab研究中使用的光要低很多,Dobres和他的同事認為,環境光數量可能影響正極性的優勢,但明亮光會導致零差異,但正常辦公室的光仍然能產生差異,
3.長期影響
在2018年《Natural Studies》的科學報告中,一項有趣的研究表明:持續暴露於光照模式可能會與近視有關。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的Andrea Aleman和她的同事要求7位人類參與者閱讀深色模式和淺色模式呈現的文本,時間為一小時。為了了解閱讀後,參與者對近視易感性的變化,他們測量了脈絡膜的厚度。
研究發現,當參與者在淺色模式下閱讀文本,脈絡膜的厚度會變薄;而在深色模式下閱讀文本時,脈絡膜的厚度會變厚,在患有近視的參與者中,這種變化更加明顯。
該研究似乎表明,即使短期內淺色模式的易讀性會更好,但長期下來容易增加閱讀者的近視風險。
② 視力受損得用戶
雖然目前關於視力障礙使用者的文獻並不如正常視力人群的文獻豐富,但業界卻有種隱含共識,即深色模式至少對某些視力障礙的人更好。
早於1977年Sloan一項報告中表示,某些視力低下的人會更喜歡深色模式。(著名UI設計師Kara Pernice還表示,在可訪問性研究中,視力低下的用戶有時會在深色、淺色模式之間輪流切換,以期待獲得最佳的清晰度。)
在1985年,美國U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的Gordon Legge及其同事推測,由於「混濁的眼球介質導致異常光發射」,如果更多光線通過混濁透鏡到達眼睛,發生畸變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深色模式對眼部介質混濁的人可能更好。
在 Legge的研究中還表示,7種眼部介質混濁參與者在深色模式下的閱讀率更高,而其餘中央視力受損的參與者,則不受對比度極性影響。這項研究更為現代計算機接口切換到深色模式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礎。到了2005年,Papadopoulos和Goudiras在回顧針對低視力用戶的各種訪問性最佳時間研究中,建議這類用戶在使用網頁設計中選用深色模式。
不過部分視力正常的研究人員發現,Legge對低視力用戶研究所使用得是CRT熒屏,這類屏幕在淺色模式下會比深色模式更容易出現閃爍,這與目前使用LED熒屏的主流有所衝突,因此真實結果可能會更偏向於淺色模式。
APP設計選用深色模式還是淺色模式?
雖然部分研究顯示,深色模式可能會對某些低視力用戶更有優勢,尤其是眼球介質混濁的用戶,但大多研究都指向淺色模式更滿足正常視力使用者的要求,尤其是減輕用戶視覺疲勞方面。
話雖如此,但設計人員仍然需要根據用戶的需要對APP設計增加深色模式API,讓那些決定切換到深色模式的用戶,更好地體驗APP或網站的對比度。